“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探索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17-06-26    点击量:1107]

摘要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探索

“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探索

 

 

 

“一带一路”教育共建行动,对教育的对外开放格局提出了新的要求,也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职业教育作为直接为经济社会提供支撑的一种教育类型,应主动参与并服务国家战略,为“一带一路”建设提供技术与智力支撑,同时,出于自身发展的需求,也应积极参与全球教育治理,构建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国际化发展蓝图。

 

职业教育“走出去”的发展模式有与境外大学合作办学、人员培训、项目合作、教师派遣、学习交流等,但受政策、外交等因素影响,真正像孔子学院一样在境外办学特别是独立办学却很难实现。职业教育的国际化与全球化发展趋势,迫使职业教育开拓对外开放的格局,但由于多种原因,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常面临无处可依的困境。与此同时,“走出去”的中国企业已取得丰富的经验,在境外发展又亟需职业教育的支持。本文基于中国走出去企业的海外发展现状和职业教育自身的拓展需求,结合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等参与有色金属行业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院校的探索实践与研究成果,提出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关于警惕不法分子假冒教育部新闻办名义开展智慧教室建设项目的声明。

一、职业教育的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的涵义 

职业教育的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是指在政府的引导下,由走出去的中资企业主导并与中国职业院校联合,在海外建立职业学校,对所在国民众特别是中资企业员工提供职业培训或学历教育,为所在国培训培养一批技术过硬、认同中国文化的技术技能人才与企业管理人才队伍。

    2015年12月,全国第一个职业教育协同企业“走出去”试点项目正式成立。该试点项目以中国有色矿业集团作为全国首家试点单位与高职院校联合开展“走出去”,地点在赞比亚(非洲)。这也是迄今为止唯一一个职业教育“走出去”项目,探索在赞比亚建立一所专门学校,面向中资企业员工和赞比亚社会民众开展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为我国在赞比亚企业的经营发展、中赞产能合作、中国装备更好地走进赞比亚提供本土化人才保障。这种校企协同海外办学形式既是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教育合作,也是职业院校与企业共建“一带一路”的实验性探讨,更是职业教育在境外办学的新模式,具有创新性和示范性。未来在总结赞比亚经验的基础上,可以将这种典型做法推广至“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使其成为一种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它的建构方式主要包括多元主体共建海外学校、深化产教融合、多模式育人、突出特色并打造品牌等多方面,其建成效果将对中国职业教育产生积极影响。

二、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的建构方式

(一)多元主体共建海外学校

1.政府主导政策支持

    政府对跨国办学的支持和引导是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顺利进行的前提。跨境举办学校并实施职业教育,需要贯通两国政策,具体包括中国的输出政策和东道国的输入政策,如高职院校境外办学审批政策、经费投入政策、相关人员的外事政策、设备投入政策、东道国的办学准入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居留规定、国家资助留学生制度等。政府的支持,可帮助理顺办学思路,解决跨境办学的身份与体制问题及办学中可能存在的政策难题,避免走弯路与走错路。同时通过政策支持,还可进一步推动多元主体建设海外学校的积极性,并获得一定程度的经费支持。

 

2.企业主导基础建设

“走出去”的企业是校园基础建设的主要力量,这是由企业的海外经验及企业对人才的迫切需求决定的。企业作为具有走出去经验的主体,经过多年摸索与实践已基本摸清东道国的整体社会情况,掌握了自身对人才的需求程度。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首个试点项目中,中国有色金属矿业集团作为典型中资企业在赞比亚经营了数十年,与赞比亚政府有着良好的互动,了解赞比亚国情,熟悉其教育需求与教育运作模式。企业提出教育与培训需求并参与校园建设,避免了职业院校的孤军奋战,解决了办学场地、校园基础建设、生源等方面的关键问题。

3.学校主导内涵建设

办学是一项教育事业,离不开学校的参与,学校是教育对外开放的主要承担者。由于企业的办学经验有限,要取得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的成功并形成长效机制,必须发挥职业院校的办学优势。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面具有其他主体无法取代的地位,它主导境外办学的内涵建设与日常运行,负责校园文化与人才培养工作,同时提供一体化的教学安排,包括专业建设、教学方案整体设计、师资培养、教学仪器设备维护等方面。特别是参与职业教育海外办学的多所职业院校根据专业特长通力合作、共商共建,将有力地保障海外办学的教学质量。

4.行业协调及其他社会力量参与

参与校企协同海外办学的主体除了企业与学校,还有行业组织和其他社会力量。由于境外办学涉及的范围广,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又是一种全新的职业教育“走出去”形式,需要全面统筹、沟通与策划,因此必须发挥行业组织的引导与服务作用,协调企业、学校、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策划整体工作,统筹安排各学校的具体工作任务等。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首个试点项目中,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有色行教指委等组织在有色金属工业人才中心的协调下开展工作,形成了多主体“联络汇报,定向沟通”的工作机制。行业组织力量的参与,确保了沟通的实效性,有效把控了项目的实施情况,为海外学校的建设提供了组织保障。

    除此以外,其他社会力量也是校企协作海外办学的多元化建设主体。如针对教育领域教学设备输出的难题,一些社会企业主动捐赠仪器设备,直接发送到东道国,为海外办学提供设备支持。再如一些研究机构,从职业教育“走出去”试点项目成立之初就出谋划策,从理论角度展开探讨,宣传校企协作“走出去”模式的典型做法,扩大试点项目的影响力,为职业教育“走出去”新模式的形成与推广推波助澜。通过多元主体共建学校,还可吸收更多力量参与这种海外办学模式的建设,集思广益,实现办学成果的最优化。

(二)深化产教融合,重视企业需求

职业教育的校企协同海外办学,实施的是跨境人才培养。在协同办学中,校企合作不再只是点对点的单一合作,而是共同建设学校、共同开发校园、共同培养人才等全方位协作,这不仅扩大了校企合作的范围,也挖掘了校企合作的深度。按照多元化主体共建的原则,学校和企业承担不同的任务:企业管理场地,负责生源与校园硬件建设;学校负责师资、教学管理与运行、教学资源设计与开发、专业标准制定等方面,并负责加强国际理解教育。

    在产教融合的深度方面,中资企业对人才的渴求带动了企业的热情。在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试点项目中,中国有色矿业集团全面参与海外办学项目,从高层领导至一线员工、从国内到境外都非常重视,参与度非常高。这无疑提升了产教融合的深度,使教育可以真正解决企业的问题,并为企业服务。在具体实施中还可将生产与教学绑在一起,在企业园区内建设校园,从企业员工中招收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实习、实训等环节都与生产息息相关,学习的主要目的是更好地从事生产、提高技术水平并解决企业难题。

    企业的需求是企业的动力,深化产教融合必须重视企业需求,并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针对企业在生产经营中遇到的缺少本土技术技能型人才和管理人才的难题,学校应专门开展调查,研究对策,多方位、多角度将教学目标与企业需求相结合。

    首先,深入企业调研,制定教育目标。深入企业调研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专家组从上层设计的角度深入企业,走访生产线,与企业高层交流,从源头了解企业需求,在此基础上制定海外学校的发展方向,包括校园选址、框架、专业设置、师资调配等。第二阶段为师资团队实地考察。教师团队了解企业的基本情况与员工的整体素质和技术水平,做好学情研究。

    其次,根据企业实情,制定教育内容。校企协同海外办学的内容可分成职业培训与学历教育两大方面。职业培训种类的确定来自于企业的生产需求,培训内容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确定,学历教育的专业设置也以企业的人才需求为根本。师资团队与企业一线员工、企业技术人员的交流探讨,是形成既联系工作实际又难易程度适中的教学方案的关键。在教学过程中还需重视企业的反馈意见,适度调整教学方案。

    再次,为企业制定岗位工作标准与工业设备操作准则。通过工作标准与操作标准的制定,不仅可以规范企业员工的工作流程,提高工作效率,还可以成为安全生产的保障。这将教学延伸至企业的生产与管理范畴,深化了产教融合的进程。

    最后,教师直接帮助企业解决生产难题。产教融合,不仅体现在日常教学方面,还体现在教师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方面。在校企协作海外办学的模式中,教师参与生产设备的检修与故障排查工作,针对存在的技术问题提供解决方案,帮助企业解决生产中遇到的困难。学校还可派人直接参与企业的现代化建设工作,为其提供智力支持。

    在产教融合的广度方面,校企协作海外办学模式也有新的探讨,其主要做法是“集中优势,抱团成行”,即“多校+多企业”联合走出去的模式,特别是知名的“走出去”企业与有行业影响力的职业院校的结合,开拓了产教融合的深度与广度。在职业教育协同企业“走出去”赞比亚试点中,初期参与的职业院校有8所,并呈逐渐增多的趋势。多所学校集中优势资源,选择优秀学科与优势资源输出,建构走出去职教联盟平台,形成抱团互利互惠的工作机制;中色矿集团作为大型跨国企业,拥有多个分公司,在赞比亚与不同公司或团队开展合作,也增加了产教协同的企业数量。“多校+多企业”的形式,扩大了产教融合的范围。

(三)多模式育人,创新教育改革

在育人方面,职业教育的校企协作海外办学模式进行了大胆的改革探索,成为多种形式的综合体,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职业培训+学历教育”双形式

职业教育的校企协作海外办学不仅提供职业培训,还面向所在国民众特别是中资企业员工提供学历教育,既满足员工及普通民众提升学历的需求,也有针对性地对员工进行职业指导与技能培训。今后还可逐步把中国部分行业的技术标准推广至所在国,并颁发相应职业资格证书。

2.“线上+线下”双平台

除开展传统教学外,校企协作海外办学还运用线上“互联网+”的理念与技术,建设基于智慧理念的职业教育“走出去”网络应用平台,通过国内、国外多个办学点的多方联动与资源共享,实现职业教育资源的国际共享与管理创新。开发“互联网+”远程课程体系,将国内现有的优质职业教育课程资源,以虚拟仿真的视频课程或微课等形式汇集于职业教育“走出去”网络应用平台,打破空间与地域的限制,使校企协作海外办学模式的师资力量无限扩大。

3.“学习+生产”双路径

职业教育协同企业“走出去”以企业的需求为导向,以为企业培养技术人才为目标。它将学习与生产密切结合起来,践行“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实现教育业与产业的融合,协同育人。教育为生产服务,产业的需求影响教学内容,教学过程中的示范操作以企业的设备与生产线为基础,学生的实训实习也直接在企业的生产线上进行。

4.“本土+中国”双地区

中国职业教育的校企协作海外办学模式,不仅把国内优质教育资源送出去,还把留学生请进国内学习中国文化与技术,实现“走出去+引进来”的双重结合。在东道国开拓路径培养本土人才的同时,还可向政府申请每年提供一定数额的来华留学生名额,免费让东道国学员来中国学习,使他们有机会来中国接受职业教育,更好地学习中国技术并感受中国文化,最终成长为东道国中资企业的骨干技术人员与管理人员。通过双地区的育人方式,可以从多角度更全面、更完善地培养人才,满足企业对人才的多方面需求。

5.“主讲+助教”双师资

为适应境外教学的需求,并综合考虑所在国的实际情况,采取多种“主讲+助教”的教学方法,实现教学方式的改革。在起步阶段,采取中国教师团队协作的形式,一人主讲多人助教,一方面可以更加详尽、充分地准备教学材料,另一方面也可以更好地应对并解决教学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探索“教师+企业技术人员”“教师+学生”等形式,逐步将优秀的企业技术人员与优秀毕业生培养成为能独当一面的教师,为海外学校培养师资储备力量,满足学校逐步扩大规模并降低成本的需求。

6.“东道国+中国”双标准

教学标准特别是专业标准上,研究中国及东道国的相关标准,开发与国际先进标准相对接的国际化课程体系。由于部分国家的职业教育标准与中国差异较大,需在借鉴国际先进职业标准的基础上,综合两国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土的国际化专业标准与课程体系。

7.“培养人才+发挥作用”双效果

职业教育“走出去”办学,培养本土人才只是第一步,更重要的是要让人才发挥作用,真正满足企业的用人需求,达到企业的办学目的。同时,培养本土人才也将为东道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实现中国与东道国之间的互融互通、互惠互利及教育的共同发展,促进更多的经贸领域合作与人文交流。

 

8.“学员+学徒”双轨道

校企协作海外办学决定了大部分学生是企业员工,这意味着他们的双重身份——既是学校学员又是企业员工。企业培养员工终为企业所用,是现代学徒制的人才培养形式在东道国的实际应用。

(四)突出特色,打造品牌

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校企协作海外办学模式与一般的教育对外开放形式相比,主要特色在于海外办学,并且是职业院校与企业携手走出去境外办学。它针对所在国特别是中资企业的需求实施人才培养,实现产教协同并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职业院校之间团结协作,建立校际合作机制,搭建“走出去”职教平台。通过联合国内部分知名职业院校,集中了国内部分优秀职教资源,提高了海外办学实效。这种具有创新性的“走出去”方式,成为校企协作海外办学的突出特色。

    要形成一种可复制的校企协作海外办学模式,必须按照精品建设的方法将职业教育协同企业“走出去”的试点工作,打造成具有一定影响力的品牌项目,在研究与探索的基础上及时总结经验,形成校企协同海外办学的可复制、可推广的模式,并通过品牌效应的推广,将这种模式延伸至“一带一路”沿线其他国家与地区,共同支撑中国产业的输出与中国产能国际化。而针对校企协作海外办学的经费投入、合作机制、师资选派、设备投入等重要工作机制的研究及课程开发、教学实施、课程标准、人才培养等内涵建设的研究,也将为形成可复制的校企协同海外办学的品牌模式奠定基础。校企协作海外办学品牌项目的建立,是实现职业教育“走出去”顺利扩大规模的重要影响因子,也是形成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的关键。品牌效应的形成,不仅有利于今后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走出去”的模式的推广和规模化建成,同时也对校企协作海外办学的可持续发展和增强办学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推进作用。

    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校企协作海外办学模式,目前仍在积极探讨中。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的建立,不仅关系到中资企业的经营成效,也关系到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规模与实效,还关系到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放化与国际化格局。就全国首个试点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赞比亚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教育设施亦较欠缺,中国职教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契合了当地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受到当地政府与民众的广泛支撑,使其成为了促使中赞民心相通、经济教育文化交融的有效形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有助于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互相理解、互学互鉴、合作共赢及教育共同体的形成,也有助于推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进程。这种多途径打造的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校企协作海外办学模式,必将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典范。       

    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校企协作海外办学模式,目前仍在积极探讨中。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的建立,不仅关系到中资企业的经营成效,也关系到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规模与实效,还关系到中国职业教育的开放化与国际化格局。就全国首个试点项目的实施情况来看,由于赞比亚职业教育发展相对落后,教育设施亦较欠缺,中国职教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契合了当地经济与教育发展的内在需求,受到当地政府与民众的广泛支撑,使其成为了促使中赞民心相通、经济教育文化交融的有效形式。实践证明,这种模式既有助于增进中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的互相理解、互学互鉴、合作共赢及教育共同体的形成,也有助于推进中国职业教育“走出去”的进程。这种多途径打造的职业教育“走出去”的校企协作海外办学模式,必将成为中国现代职业教育发展史上的一个典范。

本文出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7年第18期。赵鹏飞,曾仙乐,黄   河,陈光荣:《“一带一路”背景下职业教育校企协同海外办学模式探索》。

 

 


前一篇:研究丨信息化融入职教创新发展的问题和对策

后一篇:现代职业教育的文化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