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来源:原创: 吴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19-10-30    点击量:4334]

摘要

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

原创: 吴昆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1周前

教育部《关于做好首批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的通知》中将建筑信息模型(BIM)作为首批启动试点的证书之一,对土建类高职院校的教育教学改革以及“双高”创建具有重要意义。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积极主动对接行业前沿,大力推动BIM技术应用发展,基于1+X证书制度试点,进行了高等职业院校BIM人才培养方案的探索。目前,学院BIM技术应用已覆盖建筑全专业教学,已建成了国内首家基于云平台下的全专业正向一体化BIM技术应用体系,覆盖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运营维护等建筑全过程。

 

一、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创新思路

 

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职业院校与社会评价组织需要深度校企融合,协力探索对接和融合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标准和职业技术专业教学标准。在社会评价组织的指导下,依据技能等级标准,结合自身实际,进行“三教改革”、实训基地建设、校企合作;依托社会评价组织深入开展产教融合,把企业和用人需求引入院校。校企共同重新梳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内容融入专业课程体系,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课程标准和教学内容,构建“1”和“X”深度融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广西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根据1+X证书制度试点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要求,改革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将职业技能等级考试内容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学历证书课程+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融合互通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以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为例,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以培养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为目标,基于工作过程对课程进行模块化分解,以整个实际工程BIM模型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即以一个BIM实际工程为载体,贯穿所有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借助BIM技术实现项目教学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改革,在既有课程中植入BIM模块,并基于职业标准开发独立的BIM课程体系。针对不同层次的生源入口,进行专业课程和BIM课程的模块化组装,搭建分层次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

 

针对目前高职院校不同生源,探索不同生源背景下通过学习与培训考取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的人才培养新模式。加大数字化教学资源的建设力度,校企共同开发活页式、模块化教学资源,满足教学、培训以及认证考试需求。通过校企深度融合实现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构建更为合理的、良性循环的、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升复合型职业人才的培养能力,探索一条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校企深度融合BIM技术人才培养的新路径。

 

 

二、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一)BIM技术应用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创新

1.搭建“院—系—专业—课程”联动体系

学院层面统筹资源,成立院级BIM技术应用平台,开展BIM技术全过程应用研究与实践;专业系部根据自身特点,联合企业成立系级BIM中心,开展教学与实践应用研究;2016年开设建设项目信息化管理专业、建筑工程技术专业(BIM技术应用方向)等专业方向;2018年土建类专业BIM课程开设全覆盖。通过联动体系的建立,极大促进了学校BIM技术应用工作,贯穿了人才培养全过程。

 

2.探索“1+1+N”的新型校企双元育人教学模式

在教学实践过程中,积极引进校企合作企业专家、产业导师兼职授课,与校内教师共同开展BIM课程教学与实训,形成“1+1+N”的校企双元育人体系,即“一个企业导师+一个校内教师+若干学生”的新型校企双元育人教学模式,形成“产教融合、校企双元育人”体系。企业导师有丰富的项目实践经验,学校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功底,学生可以得到理论和实践项目的双重学习,有助于BIM技术能力的快速提高。

 

3.构建“以训为主、战训结合、真题实战”对标1+X证书制度试点的人才培养模式

作为建筑类院校,2018年学校BIM课程开设已覆盖土建类全专业。学校要求土建类专业学生掌握基础建模的能力。通过多年实践,基本形成了“以训为主、战训结合、真题实战”教学模式,基本契合1+X证书制度BIM等级考试要求。“以训为主”是指覆盖全体土建类专业学生,以BIM课程实训为主要内容,通过训练,学生基本能够达到BIM基础建模的水平,可以实现考取BIM职业技能等级初级证书;“战训结合”是指利用学校实际在建项目分专业科目为实训内容,培养学生参与项目实践能力,可以实现考取BIM职业技能等级中级证书;真题实战是指利用校企合作单位真实工程项目,甄选优秀学生参与其中,提升学生实际工作能力,通过工作锻炼考取BIM职业技能等级高级证书。

 

(二)校企深度融合BIM应用技术实训课程体系建设

1.结合生源及技能等级要求进行课程体系模块化重构

以建筑工程技术为例,专业课程进行“1+BIM课程重构魔方”的模块化重构,根据不同生源需求,智能定制出符合不同生源入口的课程体系,以完成人才分层次培养。形成了包含“德育模块”“基础素质课程模块”“专业基础课程模块”“专业能力课程模块”和“BIM证书课程模块”的1+X专业课程体系。BIM职业技能等级分为初级、中级和高级。针对技能等级要求,“BIM证书课程模块”由初级、中级和高级课程组成,编写出版《BIM技术应用——Revit土建教程》《BIM技术应用——Revit机电教程等专业教材》,开发BIM课程资源库。针对 BIM应用技术专业1+X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培养需求建立模块化课程体系,在既有课程中植入BIM模块,并基于职业标准开发独立的BIM课程。

 

2.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更新课程标准及课程内容

将BIM领域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融入教学内容,构建教学资源库,一方面提高学生解决BIM实际工程的能力,另一方面激发学生的创造力。BIM课程内容由BIM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划分成BIM软件操作能力模块、BIM模型生产能力模块、BIM模型应用能力模块、BIM项目管理能力模块、BIM应用环境建立能力模块、BIM业务集成能力模块共六大模块。学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目前开设成熟的BIM独立课程,共444个课时,建有校企共编立体化教材和课程标准,在原有的基础上结合1+X制度,进行课程内容和课程标准的相应调整,使原BIM课程基本可继续再应用。

 

3.开发基于工作过程主线的线上线下BIM课程资源

以学校二期教学楼和学生宿舍BIM+装配式工程等实际工程案例BIM模型为应用基础,在利用BIM技术进行数字化与智能化改造既有专业能力课程的同时,将BIM技术能力植入专业能力课程内容中,通过一模多用、相互融通形成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主线,打造专业能力课程资源。师生深度参与该项目建设全过程,运用慕课、微课、VR、AR、移动教学等现代教育信息技术与 BIM 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开发完成了以实际装配式建筑为背景基于真实项目的线上线下 BIM 课程教学资源。搭建了院级 BIM 教学资源库平台,师生可以通过平台进行教学互动和交流。实现 BIM 技术与专业教学的高度融合、虚拟项目与真实项目的高度融合、学校与企业的高度融合。

 

(三)对接1+X证书师资需求,强化BIM教师能力建设

组建“双师型”BIM教师队伍,制订国际化水平的团队建设方案和管理制度。通过专项培训、讲座、短期培训、技术研发创新、出国进修访学、工作坊、沙龙访谈等多种形式培养骨干教师及创业导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选聘企业高级技术人员担任产业导师,充实团队力量,与建筑行业建筑信息模型制作与应用领域知名企业进行实质性的联系合作,打造一支“专兼结合”的BIM师资团队。开展团队教师实训指导能力和技术技能专项培训,教师团队培训突显“跨界属性”,拓宽职教教师专业发展通道,培训内容突显“需求诊断”,立足学校与教师需求,实施个性化培训。通过BIM项目推进、BIM活动沙龙、企业轮岗实践、与产业导师一对一等方式,多维度多方式地进行校企师资培养,把专项培训融入到校企“双元”育人的多个环节中。

 

(四)加强校企深度融合下的实训基地建设

1.整合资源、校企融合建设实训基地,适应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

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契机,根据试点工作要求,开展校企深度融合下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和实训教学改革,同时整合现有资源并加大投入,适应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完成培训考试认证工作。建成了国内首家基于云平台下的全过程正向一体化BIM技术应用体系,现有云桌面近400个点,覆盖建筑设计、施工管理、成本控制、运营维护等建筑全过程。通过超融合技术将计算资源集中整合,利用云管理平台进行服务器、云桌面、云应用的管理、调度、分配,提高设备资源的利用率,提升设备的使用效率、降低管理难度和成本。先后与广西建筑科学研究设计院、广西建工集团第三建筑工程有限公司深度合作,在学校成立了“BIM技术应用研究中心”和“BIM技术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两个校级校企合作实体平台,开展教学研究、师资培训、科研合作等研究与实践,共同编写教材5部,申报立项厅级课题4项。与中国电信广西公司共建5G智慧校园,打造5G背景下BIM技术应用体系。

 

2.依托实训基地,加大社会服务的力度

依托自身实训基地优势,积极开展社会服务。学校与广西BIM发展联盟共同举办全国BIM应用技能等级考评及培训工作,与廊坊市中科建筑产业化创新研究中心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建建筑信息模型(BIM)技能等级证书培训全国示范基地,在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制定方面以及人才培养方案制订等方面进行了探索性实践。此外,专业教师参与培训企业职工BIM技术应用,年培训超过2000人次,教师参编10余部BIM行业和地方标准。成功承办了1+X建筑信息模型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第二次工作说明会。积极组织参加各级各类BIM竞赛,共获得区级以上奖项100多项。

 

三、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BIM技术人才培养工作展望

 

(一)开展“教—训—培—考”一体化基地建设

加强与社会培训评价组织交流沟通,在现有教学资源的基础上,与校企合作单位共同持续加大软硬件投入,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建设集“教学、实训、培训、考试”于一体的现代化人才培养基地,解决高职院校校内外人员对BIM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考试需求。

 

(二)加大师资培养力度

打破现有教学系部藩篱,统筹优质师资,打造院级创新型BIM技术应用师资团队。在1+X证书试点制度背景下,出台相关激励措施,进一步加大投入,培养具有引领示范效应的BIM名师,进一步促进高职院校BIM技术向深度和广度应用。

 

(三)开展5G环境下的“BIM+”研究

在5G时代,作为能够改变时代的颠覆性技术,人工智能(AI)与5G网络的融合为BIM技术应用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利用5G高速带宽优势,积极开展“BIM+VR/AR”“BIM+装配式”“BIM+3D打印”等领域研究与实践,打通高职院校以BIM为核心的建筑领域新技术应用体系。

 

1+X证书制度试点背景下的BIM技术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是新时代背景下高职院校自身教学模式和学生培养模式的需求和信息化背景下建筑业企业转型的用工需要融合后的创新与实践。以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为契机,根据试点工作要求,开展校企深度融合下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同时整合现有资源并加大投入,适应1+X证书制度试点需要,完成培训考试认证工作,将是一条高等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改革的可行之路。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27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一篇:“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国道路

后一篇:@职业教育教师,这12条工作举措,与你们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