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的重要作用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18-01-19    点击量:1666]

摘要

杨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的重要作用

杨进:充分发挥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的重要作用

2018-01-03 中国职业教育

 

摘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发挥其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的重要作用是一项系统工程。提高对劳动者大军重要地位的认识,切实重视发挥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作用,这是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根本前提。科学把握,准确定位,注重内涵,深化改革,确保提高教育与培训的质量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核心任务。增加投入,优化布局,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提升基础能力,实现治理能力现代化,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基本保证。

 

关键词: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劳动者大军

 


 

十九大的胜利召开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的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关键时期,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坚定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十九大报告号召我们:“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们要激发全社会创造力和发展活力,努力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按照马克思主义的观点,人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具有主导作用的因素。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马克思主义的观点还告诉我们,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必要手段。通过教育,可以使人掌握文化科学知识和技术,成为各行各业所需要的劳动者。这样的劳动者在生产过程中,就能不断地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在整个教育事业中,职业教育和培训与经济发展的关系更为密切、更为直接,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职业教育和培训的发达与否,标志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教育现代化水平。世界各国经济发展的速度与水平,无不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造就高素质劳动者。我国是人力资源大国,目前仍处在工业化过程中,职业教育和培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党的十九大报告在阐述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中明确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

 

十八大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下,我国职业教育和培训改革发展成绩显著,现代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大规模培养培训技术技能人才的能力基本形成,正在探索一条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道路,为国家经济发展、促进就业和改善民生做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贡献。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职业教育和培训仍然是我国整个教育体系中的突出短板,既不能满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的迫切需要,也不能适应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需要。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发挥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的重要作用,必须扎扎实实地落实以下方面的任务。

 

第一,提高认识,保持定力,重视发挥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的重要作用

 

早在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就明确指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但需要高级科学技术专家,而且迫切需要千百万受过良好职业技术教育的中、初级技术人员、管理人员、技工和其他受过良好职业培训的城乡劳动者。没有这样一支劳动技术大军,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先进的设备就不能成为现实的社会生产力。”但是,30多年后的今天,劳动技术大军没有得到应有的尊重,肩负培养劳动技术大军的职业教育和培训事业仍然是我国整个教育事业最薄弱的环节。一些地方政府和部门在实际工作中没有把职业教育和培训放在与普通教育、高等教育同等对待,对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没有主动性和积极性,甚至在推动整个教育事业发展中“拆了东墙补西墙”,不断损伤职业教育和培训发展的元气。例如,在发展高等教育中,大部分多年积累建成的优质中等职业学校升格或并入高等学校;在扩大本科教育规模时,把优质、骨干高等职业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造成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骨干力量不稳定。

 

存在上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一些地方的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贯彻党的方针政策中出现了认识上的偏差。有的地方和部门,把党的干部政策中提出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简单地执行为“高学历化”,忽视劳动技术大军在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不够重视劳动技术大军的培养,没有深入考虑经济发展需要和劳动力市场需要。还有的地方和部门没有在做大做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增强职业教育和培训吸引力上下功夫,而认为基础教育和普通高等教育是人民群众需要的、欢迎的教育,简单地迎合群众子女的升学要求,工作中重普教、轻职教,以普教为重点、以升学为核心,在教育经费投入、教师职称评聘、招生等向普教倾斜,甚至把职业教育和培训放在可有可无的位置上。

 

从近年来全国劳动力市场监测结果所显示的情况看,一方面,劳动力市场的用工需求总体上已经比较稳定地超过了求职需求。另一方面,市场对劳动力的技术技能等级和综合职业能力要求继续提高,特别是对高级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等的中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日益迫切。然而,面对这种现实需求,作为培养技术技能人才主渠道的职业教育规模近年来不但没有增长,反而有逐渐缩小的趋势,这应当引起各级政府和各有关部门的认真反思。就全国而言,如果不认真坚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方针,那么职业院校面临的困难局面还会进一步加剧,“硕士博士满街跑,技工技师无处找”所反映的大学毕业生找不到工作,而用人单位却高薪请不到技术工人、技师的问题就会更为严重。长此以往,就会直接导致教育结构与人力资源需求结构的错位,教育就难以有效满足经济升级、产业结构调整的人才需求,进而使我国经济健康持续和整个社会的繁荣稳定将受到影响。

 

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建设劳动技术大军。 2013年4月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总工会同全国劳动模范代表座谈上指出:“工业强国都是技师技工的大国,我们要有很强的技术工人队伍。” 2014年6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批示中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更好支持和帮助职业教育发展,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坚实人才保障”,他还强调指出“必须高度重视、加快发展。”2015年4月,他在庆祝“五一”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要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推动建设宏大的知识型、技术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2016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指出:“倡导崇尚技能、精益求精的职业精神,在各行各业大规模培养高级技师、技术工人等高技能人才。”十九大报告号召:“努力形成人人渴望成才、人人努力成才、人人皆可成才、人人尽展其才的良好局面,让各类人才的创造活力竞相迸发、聪明才智充分涌流”。

 

发挥职业教育和培训在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中重要作用的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思想认识统一到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明确要求上来。面对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我们不仅需要科学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术技能人才。许多技术创新只有适应一线生产实际的需要,被一线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所掌握、所应用,创新的意义和价值才能真正得到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习近平总书记所倡导的人才观念和高度重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的重要论述,凸显了职业教育和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坚定了我们发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事业的信心。

 

第二, 科学把握,准确定位,培养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需要的各级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科学把握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结构,是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的重要出发点。当前,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方兴未艾,人工智能、移动互联、大数据、新型传感器、3D打印等新技术持续演进,智能制造,成为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切入点和主攻方向。但是,需要指出的是,与发达国家在工业3.0基础上迈向4.0不同,我国制造业还有相当一部分停留在3.0甚至2.0,只有少部分领先行业可比肩4.0。在推进新型工业化的进程中,必须处理好2.0普及、3.0补课和4.0赶超的关系,强化工业基础能力,提高综合集成水平,以推广智能制造为切入点,培育新型生产方式,推动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

 

最近几年,媒体上经常有“机器换人”的报道,但是我们千万不能忽略的一个基本的事实,就是要实现“机器换人”最最需要的还是人——这就是高质量的技术技能人才,包括现场编程人员、机器人安装调试与维护人员、生产线安装改进与维修人员、工作站开发人员、工作站方案工程师、以及销售、生产线运营与管理人员,而职业学校在培养和造就这样的人才中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责任。笔者承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子课题3——“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人才需求结构与培养模式研究”一项调研表明,工业机器人应用产业发展对中职、高职和应用型本科相关专业毕业生的需求分别为31%、39%和30%,经过系统培养的职业院校毕业生可以胜任工业机器人应用岗位的需要。

 

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转型升级所需要的人才结构,为合理确定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规模和目标提供了重要依据。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要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科学确定各层次各类型职业教育培养目标。一是要巩固提高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水平,保持普通高中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规模大体相当,切实发挥中等职业教育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的基础作用,培养生产和服务一线岗位从事基础技术性的操作工作、具有中等技术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发挥高等职业教育在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中的重要作用,培养生产、服务和管理岗位从事技术性操作、技术开发应用及管理工作,具有中、高等技能水平的技术技能人才。发展应用技术型本科,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产业、新业态、新技术发展的需要,培养专业基础扎实、技术开发能力强的应用技术型人才。探索建立各行业技术技能人才需求预测机制,引导学校围绕科技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设置和调整专业。还需要指出的是,随着技术变革的加速,工业4.0将更加强调技术技能人员在多样的工作环境中不断适应变化、学习新技能和手段的能力,这就需要发展多种形式的培训。

 

第三,注重内涵,深化改革,切实提高职业教育和培训的质量

 

世界经济论坛在《未来工作报告》中指出,到2020年工作世界对从业者所提出的最重要的10项能力是:复杂问题解决能力,批判性思维能力,创造能力,人员管理能力,人际协调能力,情商,判断力和决策能力,服务导向,谈判能力和认知灵活性。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在我国,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以及新一轮工业革命带来的制造业技术突破性的发展,推动着生产方式、生产过程和生产组织形式的变革,进而对企业的岗位结构设置和从业人员能力要求产生深刻的影响。一些操作简单、重复率高的熟练工种工作逐渐被智能设备代替,工作任务逐渐从具体任务(体力任务)转向抽象任务(脑力任务),从业人员需要提高心智技能水平才能胜任越来越复杂的设备操作工作。同时,新一轮科技和产业革命促进生产方式向小批量、定制化、柔性化方向发展,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采用团队式工作方式,这对各岗位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包括既懂理论又擅长实践,既懂设计又懂工艺,具有较强的团结协作、沟通协调、问题解决等能力。

 

当前,我国职业院校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对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都存在明显差距。笔者承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大项目《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研究》子课题3——“新型工业化背景下人才需求结构与培养模式研究”结果表明,职业院校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不准确、教学与生产对接不紧密、专业教师缺乏生产实践经验、综合素质培养欠缺的问题依然存在。这些,造成毕业生既难以胜任技术开发岗位的要求,也达不到技术应用和操作岗位的要求,企业用人满意度不高。同时,受访企业普遍认为,职业院校毕业生还存在创新能力不足、意愿不强,缺乏工匠精神等突出问题。可以看出,职业教育和培训质量的现状,不能适应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大军的现实需要。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迫切需要注重内涵,深化改革,提高质量。

 

在职业教育的专业设置上,应面向工业化、信息化整合背景下的产业链、产品线和价值链,依据区域产业经济、行业企业发展,结合新兴职业岗位或技术领域开发专业领域。依据区域产业经济及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科学规划专业设置。要拓宽专业面向,精减专业数量,合理规划人才培养结构与规模。建立专业设置动态调整机制,关注并回应区域产业在新型工业化背景下的发展态势。

 

在课程建设上,应基于工作岗位任务对综合职业能力的要求进行课程设置与开发,克服长期以来学科本位的弊端。注重课程的融合、整合,减少课程门类和数量,开展项目教学,推行理实一体化课程,对技能要求较高的专业应加强专门技能训练。课程设置相对灵活,及时适应区域经济发展对人才培养目标变化的需要,为学习者提供多种选择。根据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变化,及时调整、更新,突出学习指导材料的开发与运用,丰富课程内容。同时,要在专业课程中融入综合职业能力、创新创业能力和绿色技能。

 

在教学实施中,坚持以学习者为主体,教师的角色要转变为学习指导者,促进学习者学习,发挥学习者的主体作用。建立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和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的教学环境。合理规划班级/课堂规模与进度,帮助学习者实现个性化与差异化的学习目标。要将企业管理模式与企业文化融入实训,整合校内外实习实训教学安排,工学交替进行,充分实现“做中学”“学中做”“边学边做”“边做边学”。

 

在教师队伍的建设上,在要求教师具有一定学历水平的同时,专业课教师至少需要3~5年行业企业实际工作经验。要打通企业技术技能人才进入职业院校任教的通道,鼓励在职教师到企业实际工作岗位进行技术实践。教师要根据行业企业生产技术变化组织教学,骨干教师参与专业建设和课程开发的全过程。以实际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水平作为教师考核评价的主要依据,鼓励教师进行技术研发和创新。建立激励机制,教师要成为终身学习者,不断提高专业能力与教学能力。

 

在教学资源和条件的改善上,教材种类丰富多样,反映生产一线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与现有教学设备、教学方法同步更新。鼓励院校、教师根据企业生产技术变化开发使用校本教材、工作页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材料。丰富教学材料形态,鼓励开发使用适合学习者学习需要电子教材和网络教学资源。建立基于典型生产环节和工作任务的真实教学环境,并根据教学需求配置教学设备,并进行合理利用和维护更新。

 

第四, 面向人人,促进公平,进一步保障困难群体接受职业教育和培训的权利

 

党的十九报告在阐述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时提出:“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促进高校毕业生等青年群体、农民工多渠道就业创业”“使人人都有通过辛勤劳动实现自身发展的机会。”在阐述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时指出“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这次论述,对职业教育和培训面向人人、促进公平指明了方向。职业院校和培训机构特别应对有这样那样困难或有特殊需要的群体提供特别的关注和支持,帮助基层人民群众子女接受职业教育、获得就业创业能力。多年来,我国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中大多数来自农村。2015年,高职院校91%的毕业生为家庭第一代大学生,52%的毕业生家庭背景为“农民与农民工”。这充分说明职业教育和培训在稳就业、促公平中直接发挥着重要作用。

 

按照十九大报告的要求,要进一步发挥职业教育和培训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中的作用,使发展的成果更好地惠及最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实施职教圆梦行动计划,确保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接受职业教育,让他们至少掌握一门实用技能,提升贫困家庭增收能力和自我发展能力。经济较发达地区的政府和职业学校,要树立大局意识,积极接收经济欠发达地区贫困家庭初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进一步保障困难群体职业教育权利,逐步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免除学杂费,使更高比例的中职和高职学生享受更高水平的国家助学金的资助。职业学校还要进一步发挥自身优势,拓展服务功能,争取农业、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科技、扶贫开发等部门的支持,面向农民、农村转移劳动力、未升学初高中毕业生、在职职工、失业人员、残疾人、退役士兵等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为建立人人可学、时时可学、处处可学的学习型社会做出贡献。

 

作者 | 国家督学、中国驻法国大使馆教育处公使衔参赞、原教育部职教中心研究所所长 杨进

本文节选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更多内容请点击下方“阅读原文”。

 

 

热点链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聚焦|2017年全国职业教育与继续教育工作推进会举行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在北京举行

《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7)》在京发布 

视频 | 《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7)》发布会

视频回放 | 学会2017学术年会专题论坛一——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面向智能时代的职业

视频回放 | 中国职教学会2017学术年会专题论坛二——“一带一路”建设与职业教育开放发展

视频回放 | 中国职教学会2017学术年会专题论坛三——职业教育助力扶贫攻坚

视频回放 | 中国职教学会2017学术年会专题论坛四——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视频回放 | 中国职教学会2017学术年会专题论坛五——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标准体系建设与质量保障

新时代新任务: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

通知 | 关于举办第六期职业院校对外合作调研活动的通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阅读原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前一篇:图解: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后一篇:刘宝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培育“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