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高端研讨会成功召开

[来源: 北师大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发布时间:2017-11-30    点击量:2743]

摘要

“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高端研讨会成功召开

“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高端研讨会成功召开

2017-11-23 中国职业教育

 

 

2017年11月18日,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召开“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 新时代职业教育深化改革”高端研讨会,相关部委及地方职教主管部门负责人、职业教育研究者以及中高等职业院校的院校长等40余位知名专家参加论坛,共同为新时代职业教育树立新形象、打造新实力、实现新发展出谋献策、贡献智慧。

论坛着重围绕教育强国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新工业革命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普及高中阶段教育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构建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国际化与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等议题展开讨论。会议由教育学部朱旭东部长、和震教授、薛二勇教授、庄榕霞副教授等主持。

 

各位专家学者进行研讨

 

鲁昕致辞

 

教育部原副部长、中央新疆办副主任鲁昕从职业教育的视角分析了“新时代”的四方面内涵,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新时代、新技术革命不断缩短的时代、产业发展由低端向中高端升级的时代、加快建设新产业体系的时代;从职业教育如何发力于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解决,如何成为破解社会主要矛盾的有效教育形式以及如何适应变革、满足需求、助推发展、支撑强国教育几个方面,思考了新时代需要什么样的职业教育的命题;提出未来职业教育破除发展壁垒的关键是实现“升位”的问题,并从加快教育现代化的需要、建立科学教育结构的需要、积累人力资本的需要等多方面阐述了职业教育为什么要“升位”以及如何通过能力教育与学历教育共举、产教深度融合、多元发展导向、合理应用新技术等路径来全面实现职业教育的“升位”。

 

周为致辞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副司长周为首先从“新”“变”“政”“公”“好”“强”“严”七个方面阐述了新时代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思路,认为要高度重视,努力建设中国特色职业教育体系;牢牢把握职业教育服务发展、促进就业的办学方向,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要加大对农村地区、民族地区、贫困地区的支持力度,努力让每个人都有人生出彩的机会。

 

她指出,目前职业教育还存在着体量大但不强、社会吸引力不强、产教融合不足等问题,下一阶段,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健全具有职业教育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办学模式,主动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教育学部朱旭东部长、和震教授、薛二勇教授、庄榕霞副教授主持会议

 

专家们对新时代的内涵特征及其对职业教育的要求进行了研判。

 

 

刘占山、陈秋明进行研讨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刘占山基于新时代的特征,指出“十九大”报告对职业教育明确了诸多新任务、新要求,建议加强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加快实现职业教育的现代化、助力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强师德建设、提升职业教育开放水平和影响力。

 

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陈秋明指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应在人才培养目标、人才的技能积累、服务面向、软硬实力并举四方面实现“转型”,从而为我国高职院校的发展开辟道路,并分享了该校在加强职业教育理论研究、“六个融合”策略、大力推进双创教育、拓展社会培训功能、加强国际协作与推广等方面的经验。

 

 

陈光、和震进行研讨

 

中华职教社原副总干事陈光建议从树立高位思考的思维、统筹多部门协调共促、加强宣传和舆论引导、以有效德育实现立德树人等方面来推进职业教育发展。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职业与成人教育研究所和震教授认为要把发展职业教育提升到国家和人民的整体需要、整体利益的立场上来,职业教育研究者应该把职业教育关键性的基本问题作为选题研究方向:如职业教育现代化发展的中国模式、中国道路到底是什么,如何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超越德国的高技能依赖模式和美国的技能替代模式,总结好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的理论,面向2050年职业教育可能会面临哪些重要问题、需要哪些重要的战略安排,理论界应该做好前瞻性、预测性研究和起到建言献策的作用。

 

 

吴学敏、孟庆国进行研讨

 

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吴学敏认为,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发展要立足职业教育发展的内部和外部问题,在人才培养上应该关注学生的自信心建立、创新能力培养、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方面。

 

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原党委书记孟庆国指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应该通过强化职业教育的发展自信、弱势职业学校的兜底提升、关注职业科学研究和职业教育“该做的”和“没人做的”的研究、以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来解决普职比问题、加强优质职教师资培养等有效途径实现发展新突破。

 

 

南海、邓泽民进行研讨

 

 

重庆师范大学职业教育研究所南海副所长从政治发展、科技发展和核心竞争力方面对“新时代”进行了解读,新时代中国职业教育发展要遵循教育规律,主动适应“新时代”的本质要求,促进职普融合、校企合作常态化、职业教育终身化。

 

教育部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研究所邓泽民教授指出,新时代的职业教育的吸引力应该具有全方位、全要素和全层次的内涵,提升职业教育吸引力、建设职业教育强国需要在体系、模式、师资、结构、制度、质量等方面攻坚克难,以构建良好的职业教育发展生态来实现职业教育发展新样态的塑造。

 

专家们认为,技术进步、新工业革命对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新的命题。

 

 

 

吴晓川(左上)、潘海生(左下)、王星(右上)进行研讨

 

北京教科院原副院长吴晓川指出,随着现代企业科技进步,一线工作的人员类型及能力需求都发生了多样化变化,他分析了技术技能人才与研发型人才的区别,建议按照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及人力资本结构要求,不能只调整职业教育结构,还要调整高等教育的数量、类型、层次结构,以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天津大学教育学院潘海生副院长认为,我国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具有成本偏好和技能偏好。在我国企业整体表现出成本偏好为主的企业培训策略的现实背景下,推动企业培训策略变迁,应提升技能需求与供给的对接效率,构建有效对接的组织保障,完善制度保障,降低经济成本。

 

南开大学周恩来政府管理学院王星教授从技能形成的角度提出,建立包括财政制度、职业培训制度、劳动过程制度的“制度包”来形成国家技能体制,从而有效解决我国产业升级过程中的技能短缺问题。

 

专家们讨论了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及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问题。

 

王伟、王东江进行研讨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王伟指出,职业教育的发展应通过国家层面实现不同类型与层次教育间的转换和学校层面实现课程与教育服务的多样性和自由选择来全面增加受教育者自由选择发展的权利。

 

北京市教委职业与成人教育处王东江处长认为,要提升职业教育在社会的地位和重要作用,搭建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立交桥”,校企深度融合促进职业教育发展。

 

 

郭建如、刘云波进行研讨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郭建如教授建议,要更多关注中职层次的规模问题以及职业教育体系建立过程中的升学化情况,建立高职教育技能考核,对高职教育中学生实践能力进行评定。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刘云波博士指出,中高职的制度衔接上应进一步追踪优化,并加大在中等教育层次的职业教育课程设置比例。

 

 

白滨(左上)、田雅莉(左下)、徐涵(右上)进行研讨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白滨博士认为,职业教育应该跳出教育,从职业的角度看教育,对于人才的培养应该突破单一的技能传授,培养跨学科的综合能力。

 

北京市外事学校校长田雅莉认为,在各个大城市要继续保持中等职业教育的基本规模,并在中职教育培养中提炼出中国方案,希望政府能够提供政策支持,提高应用型本科生的招生比例,提高劳动者待遇。

 

沈阳师范大学职教所徐涵所长指出,新时代职业教育发展过程中,应通过基于地区发展差异,明确中职的发展定位以及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来不断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同时,通过加强标准体系建设、制度体系建设以及教师准入制度来全面保障职业教育的发展质量。

专家们就职业教育国际化问题进行了研讨。

 

杨钋进行研讨

 

北京大学教育学院杨钋副教授从国际化战略、师资国际化、学生国际化、中外合作办学等四个维度,设计了高职院校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指标,调研发现,我国高职院校已经深入参与教育国际化进程、高职院校初步形成了国际化方面的比较优势、确立了院校层次的教育国际化策略、形成了一批有影响力国际化领军院校。当前在高职院校中推行的教育国际化必须要解决院校发展的实际挑战,帮助院校解决招生、培养质量提升和就业质量提升这三大难题。

 

 

本次研讨会是北师大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推进教育强国建设系列研讨会的第二场,陆续还将有多场高端座谈会和精彩报告推出。

 


 

来源 | 北师大中国教育与社会发展研究院

 

热点链接

紧急通知 | 关于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变更会议地点的紧急通知

关于召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2017年学术年会的通知

教育部办公厅等五部门关于公布全国职业院校交通运输大类示范专业点名单的通知

教育部 人社部关于印发《高校教师职称评审监管暂行办法》的通知

通知 | 中国职教学会第四届理事会科研规划项目2014—2015年度课题第二批结题评审结果公示

关于公布2017年全国职业院校信息化教学大赛现场决赛选手名单的通知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阅读原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前一篇:集团化办学为甘肃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活力

后一篇:重点关注:《中国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发展报告(2017)》 在京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