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匠精神的培育:职教名师成长必由之路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19-08-08    点击量:2240]

摘要

工匠精神的培育:职教名师成长必由之路

工匠精神的培育:职教名师成长必由之路

 

一、工匠精神:职教名师的应有素养

 

1.工作对象的复杂性要求职教名师具备攻坚克难、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

职业教育是面向人人的教育,横向上社会各行各业的在职和非在职人员,纵向上从婴幼儿到老年人各个年龄层次的人员都是职业教育服务对象。特别是在落实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以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的工作中,既需要拓展职业院校的服务范围,亦对职教名师工作能力等提出挑战。面对在校学生、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新型职业农民等不同学习者,职教名师需要认真研究每位个体的学习基础、学习动机、学习能力,遵循其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一丝不苟、精益求精,创造性地实施因时、因地、因人的优质、个性化教育,确保每位学习者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有所收获,获得人生出彩的机会。

 

2.工作方式的示范性要求职教名师具备执着专注、勇于担当的工作情怀

职业院校学生大都会在近期或不久的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是未来的从业者。职教名师作为现实的从业者、传道者,他们对教育岗位的敬业状况直接成为学生学习的榜样,他们要培育学生的工匠精神,自身就要明道、信道,要基于对事业负责、对学生及社会负责的高度,坚守立德树人信念,耐得住寂寞,守得住繁华。始终做到习总书记所要求的“坚持言传和身教相统一,坚持潜心问道和关注社会相统一”。

 

3.工作态度与工作能力的引领性要求职教名师具备团结协作、不断进取的工作境界

在职业教育教学中,“名师”起着领衔、示范、激励、凝聚和辐射等作用,是引领其他教师成长的“领头雁”。职教名师的工作态度、工作水平同样是其他教师学习、借鉴的“范本”,为此,职教名师也必须始终秉持教育人的“匠心”,团结、带领好工作团队,不断钻研业务,不断追求卓越,在平凡的岗位上做最好的自己,打造一流的团队。

 

二、培育自我工匠精神:职教名师的成长之路

 

工匠精神是职教名师不可或缺的素养,职教师资成长为职教名师,需要注重培育自身的工匠精神,并将工匠精神化作助其走向新的辉煌的强大动力。根据笔者对部分大国工匠、江苏大工匠、江苏工匠的访谈,工匠精神的形成机理一般为个体基于兴趣或责任选择相关职业,经过努力取得成就后,自我效能感得以提升,对职业的热爱情感进一步深厚,此情感又转化为个体继续钻研业务的新动力,在如此数轮的循环中,个体的业务水准达到卓越,对事业追求极致的品质得以人格化。鉴于上述原理,笔者以为职教名师工匠精神培育可借助以下路径:

 

(一)树立正确的认知,激发对教师职业的热情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赛门(Herbert A. Simon)曾提出“10年定律”,在他看来,任何领域的专家,都需要经历10年的锤炼。除非找到自己的兴趣,否则,一个人要坚持10年,不被挫折打倒,是件苦差事。职业教育师资队伍中不乏因个人兴趣而选择该职业的,也有迫于生计、基于对家庭、社会、国家的责任而加盟的,不管如何,要能对教师职业保持旺盛的热情,皆需要树立正确的观念,所谓,“知之深”,方能“爱之切”。

 

1.树立正确的职业观

个体为何要从业,对此不同回答,会有不同的从业体验。如果我们仅仅将从业视作为养家糊口的手段,在从业中我们绝不会体验到任何的精神愉悦,所能得到的只能是物质回报,如果将从业当作我们施展才华的舞台,我们就会在从业中体验到成就感、尊严感。杜威早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一本中就指出,职业是唯一能使个人的特异才能和他的社会服务取得平衡的事情。找出一个人适宜做的事业并且获得实行的机会,这是幸福的关键。因此,职教名师要转变消极的职业观,充分认识到职业不仅是个体为社会服务的唯一途径,而且还是个体与社会、他人相互联系的基本纽带。只要我们赋予工作以意义,就不会被动地在“熬”工作,而会以积极的心态去享受工作,真正做到不仅“有业”,而且能“乐业”。

 

2.树立正确的教师观

我们又为何要当教师,或许有人想图轻闲,修身养性,有人羡慕教师的荣耀,有人被命运所逼,如果是这样,肯定当不好教师,相反,倘我们将教师岗位看作为结交最纯真的朋友、延续自己的生命、追求生命价值的舞台,看作为能让我们的生命在一代又一代学生身上延续、让生命价值体现得淋漓尽致的阵地,我们就会以教师为荣,以教育事业为乐。尤其是我们一旦能深刻理解“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的道理,从“教育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的高度,把握教师职业对社会发展与个人成长的重要价值与意义,时刻牢记“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时代重任”,则自身作为教师的使命感与责任感、自豪感更会得到强化,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内在动力得以激活,作为教师的职业信仰会更加坚定。

 

3.树立正确的职业教育观

职业教育是职教名师赖以生存与发展的土壤,职教名师对职业教育价值与地位的认识、对职业教育发展态势的评判直接影响着他们的精力投入、感情投入,而其投入的多寡又关系到职教名师的发展状态、发展进程。张桂春教授曾对中国职教学会以及辽宁省职教学会评选表彰的共355名职业院校“教学名师”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他们对职业技术教育及其本质属性、特别是对职业技术教育的价值意义的理解和认识,往往与社会常人不同,他们坚信职业技术教育对于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和价值。因此,职教名师要借助经典阅读、政策学习、参观考察等方式,明晰职业教育对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促进社会人力资源开发的意义,明确其作为一种教育类型应有的地位与特色,珍惜当前职业教育发展的机遇,积极作为,厚植对职业教育的情怀。

 

(二)钻研教育教学业务,提升教育效能感

 

教育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地进行教育教学行为的主观判断,教育效能感决定着教师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选择以及进行相关活动的坚持性。提升教育效能感,就个体而言,就需要不断钻研业务,提高业务能力,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

 

1.潜心知识学习

伴随着知识、技术更新速度的加快,产业行业结构的不断调整,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需要不断调整,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需要不断修正,为此,职教名师要做终身学习的楷模,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始终占据最前沿知识,通过脱产进修、系统自学、选修网络课程等途径,加强教育理论知识、本体性知识、教育实践知识学习,确保传给学生的是活水,是长流水。为培养未来工匠,职教名师还需要走近现实工匠大师,加强与他们的沟通联系,增强职教名师工匠精神培育的针对性、有效性,也为其了解产业行业需求、潜移默化接受大师感染、促进自我进步提供契机。

 

2.强化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教育教学实践的再认识、再思考,是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途径,关于教学反思的内容,有学者指出可包括对教学实践活动的反思、对个人经验的反思、对教学关系的反思、对教学理论的反思,反思的方式则可以为撰写反思日记、开展教育叙事、举行集体研讨、探索行动研究等。叶澜教授特别指出,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可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教学反思就有可能成为名师。当然,反思之后更重要的是改进,而要明确改进的方向,找到改进的思路,同样需要职教名师能广泛吸纳不同风格、不同流派的先进思想与理念,接受来自高等院校的理论指导、生产一线的技能培训、职教名家的大师点化,通过“博采众师之长”超越前贤,从而成就自己的独特教学理路和思想。

 

3.开展教育研究

“科学研究使人睿智、使人充实、使人自信。”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强调: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带来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业务,那你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职教名师要强化研究意识,以研究的态度、研究的方法对待日常教育、教学实践中的诸多问题。结合学生工匠精神培养,职教名师要率先研究作为处于生涯探索阶段的职业院校学生其工匠精神的核心是什么;其与处于生涯建立阶段的从业人员的工匠精神在侧重点、表现形式等方面有何联系与区别;为了实现职业院校在工匠精神培育方面的预期功能,又该选择怎样的活动、内容,选择哪些有效的培育路径与策略。同时,职教名师要把研究过程作为自我的心路历程,作为研究结果的教育取向主张首先要经得起自身心灵的比照,实现研究能力与研究精神、人格品质的同步提升。

 

(三)提高人文素养,强化职业使命担当

 

1.培育爱心

真正的“工匠精神”应该是专业精神、职业态度、人文素养三者的统一。作为职教名师,应是德技兼修,没有人文素养的提升,就不可能有端正职业态度和提升专业精神的基础与动力。职教名师要本着人本主义教育理念,遵循非指导性教学原则,将微笑、赏识、关怀、爱心当作一种普遍的职业要求,想学生所想,急学生所急,积极为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舞台,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找到人生的最佳位置,鼓励他们敢于抬起头来做人。

 

2.做好规划

职教名师要克服路径依赖与职业倦怠,就要主动研究新时期职教名师应承担的职责与使命,调查了解其他名师的成长轨迹与成才经验,根据事业发展、学校需求及个人优势,合理规划生涯目标,并据此细化实现目标的途径与方略,以自己的进取精神感染、教化学生,引导他们学会职业决策、职业经营与职业调适,做学生生涯发展的引路人。

 

 

3.注重辐射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职教名师在提升自我的同时,还需要通过课题研究、学术研讨、理论学习、名师论坛、现场指导等形式发挥传帮带作用,凝聚、引领其他教师成长,唤起优秀教师的集体发展自觉,实现教学、科研、培训一体化成长。此外,职教名师还要借助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积极开发优质课程资源,并在更为宽广的时空内辐射,进一步放大名师资源,实现名师资源共享,将工匠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名师的成长离不开良好的外部支撑,其工匠精神的培育更离不开制度设计。相关学校要借助EAP(员工援助计划)解决教师后顾之忧,提升教师专业尊严;要给予教师充分的肯定与支持,以“心的提升”促进“新的成长”;要建立健全名师评选标准,为教师成长提供引领;要实施名师动态管理,打破“职教名师”荣誉终身制,从外部激发职教名师不断拼搏。

 

职教名师当有“工匠精神”,更当永葆纯粹的教育初心,心怀对教育事业的无比敬畏,不负国家使命和社会责任,在用爱心滋润学生的过程中,成就自我,体验幸福。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17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一篇:职业教育产教融合痛点与治理之道

后一篇:全国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实施与教师教学能力提升研学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