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跨学科培育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19-08-08    点击量:2688]

摘要

如何跨学科培育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

如何跨学科培育中职生语文核心素养

 

语文课程作为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与专业学科、生产生活和学生职业发展有着密切联系,仅靠语文学科的单独教学很难培育语文核心素养。笔者尝试将中职语文教学与其他各专业课教学相融合,组建“语文+专业”的专家团队和教师团队,开发跨学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课程,将中职语文核心素养与学生生活、专业、岗位进行跨界融合,满足学生学习生活、专业实践、就业创业和适用不同工作岗位的需要。

构建框架: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

以课程、学生、教师、评价等“教学要素”作为实现培育目标的主要途径,尝试打破课堂内外、学科内外、学校内外直至线上线下的界限,摆脱传统语文教学以知识掌握为目标、唯分数为评价指标的禁锢,引导中职学生在实际生活中结合专业特点学语文、用语文,逐步形成了一套以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为目标的跨学科培育体系,涵盖了课程跨学科开发、学生跨学科培育、教师跨学科培养和教学跨学科评价等,并探索将四大板块有机耦合,形成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一纵四横”跨学科培育模式,如图1所示。

 二 研究与实践: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

(一)课程开发:开发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跨学科课程

自2016年始,笔者依托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率先尝试,与计算机、建筑、商贸、电商、烹饪、旅游、工美、园林、营销等20多个专业(学科)教研团队合作,结合职业教育现代学徒制“学生、学徒和(准)员工”培养的理念,采取“线上线下融合式”研究策略,将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划分为生活必备、职业拓展和职场应用3种类型。根据课程“综合化、情境化、制度化”要求,结合语文核心素养“语言、思维、审美、文化”4个方面的培养目标,研制了3类课程共12项的培养目标,据此开发出选修课程、网络课程(微课程、MOOC课程)和学生读本等课程成果共20项,部分成果如图2所示。

以《文创产品的前世今生》为例,通过选择不同的项目,确定文创产品设计思路,开发并制作创意表达公开课,其中包含了LOGO、包装、海报等环节的视觉统一的设计,并通过印刷、网络、视频等媒体进行传播。课程真正体现了跨学科培育的理念,不但提升了产品的品牌形象,唤醒了学生的审美意识,也提升了学生的审美能力,较好地激发了中职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学生培养:创建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养模式

笔者以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四大培养目标为教学理念,探索能触发学生浓厚兴趣的跨学科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路径,通过“语文嵌入专业教学”和“跨学科创意表达”两条路径,构建切合中职学生特点的“动态合作课堂”,营造教师、学生、课程“三位一体”的情境化教学环境,提升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如图3所示。

“语文嵌入专业教学”,即结合学生所学专业,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利用其专业技能为语文教学助力,如在美术专业中学“雷雨”,用3D进行情境性导入,用美术专业的平面和立体概念引导学生把握文学作品中平面和立体人物形象;让学生画周朴园的音量分贝变化图和温情指数变化图,引导学生把握人物形象塑造“言为心声”的特点;在课后拓展环节,设计了画周冲素描的环节,引导学生了解人物的社会性特点。学生从“静态被动”到“动态合作”,由“不学”到“想学”,由“厌学”到“愿学”,从而达到“深度学习”的目的。

“跨学科创意表达”,即通过各种口头和书面表述,形象生动地表达专业、产品、作品信息来帮助学生突破产品、作品设计的能力素养瓶颈,提高专业、产品、作品的创新水准和艺术价值。如针对建筑专业学生在建筑模型推介过程中存在“会做不会说”“解说词缺少创新”等问题,开发“如果建筑会说话——建筑模型作品解说词设计”创意表达课,引导学生通过“取名得人心”“表达微创意”“出彩靠‘卖萌’”等创意表达的方式,对建筑模型解说词进行包装设计。造型别致的建筑模型作品,配上妙趣横生的解说词,不仅开拓了学生创新设计思维,而且锻炼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表达能力,语文核心素养和职业关键能力得到有效双提升。

(三)教师培养:构建中职教师跨学科培养模式

教师是实施跨学科课程教学的“主体”之一,笔者尝试培养中职教师成为跨学科“三师”型教师,即具备学科教学能力的“讲师”、专业课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技师”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的“人师”。依托省级名师网络工作室和市职教教研室等平台,构建“互联网+智慧教研”为引领的“四轮驱动”培养模式,加速教师的跨学科发展。

一是成立“语文+专业”跨学科专家团队。组建“三师”型师资培养名师指导团队,在专家引领、指导帮扶、交流协作、同伴互助中,将“三师”培养落到实处。

二是成立“语文+专业”跨学科教师团队。将专业和语文教师资源和人才优势整合在一起,开展既相对独立、又互相协作的梯队式培养,助力“三师型”教师的专业成长。

三是打造专家引领的“三师”型师资培养平台。邀请如中职语文课标组专家和职业教育研究专家开设指导讲座,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比赛、语文核心素养培育为主题的教师课例评比等活动,形成省内外优秀教师和学科新秀同台赛课,专家名师现场点评指导的良好教研氛围。

四是打造线上线下“三师”型教师能力拓展平台。鼓励教师面向全省甚至全国推出“线上线下融合式教研活动”,争取机会让教师到省内外上公开课或专题讲座,拓展“三师”型教师自我展示的平台,如图4所示。

(四)评价策略:探索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跨学科评价策略

“一张试卷定成绩”为主要特征的“单一指向”式评价,已完全不能适当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评价要求。笔者尝试改变过去知识本位、学科本位的评价模式,以跨学科融合的思维方式开展课程、学生和教师三维评价探索。

课程层面,实施以“三化”为主要特征的跨学科课程评价。对课程计划、实施和结果进行全程性过程化评价。一是“综合化”,要求课程要与学生的专业实践教学相融合;二是“情境化”,要求创设与学生生活、学习、专业、行业相近的情境;三是“制度化”,要求构建跨学科课程体系和实施制度。

学生层面,探索基于“四境”(学科认知、个人体验、社会生活、职业生活)的情境化语文核心素养评价。通过举办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大赛,开发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检测用书(基础版、提高版)等方式,将语文核心素养隐性的经验和品质转化为显性的语文实践活动情境,提升语文核心素养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教师层面,实施以“三师”(讲师、技师、人师)为主要特征的跨学科教学能力评价。通过组织中职教师跨学科微课堂比武、跨学科命题比赛等方式,使中职语文教师成为具有学科教学能力的“讲师”、专业课基础知识与能力的“技师”和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指导能力的“人师”。三维评价的探索,既有利于教师和学生把握教与学的广度和深度,又有利于提高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促进课程、教学、评价有机衔接,形成育人合力,如图5所示。

三 四大创新: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

01 模式创新

以始终贯穿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理念作为项目研究的理论依据,设计“一纵”,提出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采用“四横”的培育路径,从课程、学生、教师和评价四大教学要素入手,对学生和教师进行“语文+专业”跨学科融合式培养和评价。

02 路径创新

“语文嵌入专业教学”和“跨学科创意表达”两大实施路径的提出,将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落在实处,通过阅读与欣赏课、表达与交流课、综合实践活动课,与团队开发的一系列跨学科课程有效融合,在创新创业课、选修课、社团活动和专业技能评比展示等项目中得到实践。

03 平台创新

依托线上线下跨学科融合式实践研究,实现了跨学科精准教学和教研。4年来,研究团队所在的戴智敏名师网络工作室有成员近9 858人,积累资源7万多份,成为“全国最大最活跃中职语文研修社群”,写入浙江省教育厅的“浙江省名师网络工作室发展报告”。

04 评价创新

探索以“三化”为要求的跨学科课程评价、以“三师”为目标的教师跨学科能力评价和以“四境”为背景的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评价,实现了课程、教师和学生的三维评价,提升了评价的科学性和实效性。

四 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成果辐射全国

开展跨学科培育实践研究4年多来,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模式因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指导性,研究成果辐射影响全国。

01 三型三化”课程群形成规模

笔者及名师工作室团队与20多个专业组合作,联合开发以读本、选修课教材、微课程和MOOC等呈现形式的3种类型的跨学科课程群,包括:生活必备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课程4门,职业拓展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课程8门,职场应用语文核心素养培育课程8门。其中,与工艺美术、计算机、音乐、德育等专业大组合作开发的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读本《读·赏·练》,设计跨专业和学科的教学情境来培养学生生活必备、职业拓展和职场应用的语文核心素养。在开发读本的同时,配套开发微课程共60课240份资源,实现学生与读本、网络、生活、职业实时互动的“翻转式学习”,增强了学生语文学习的情境性、自主性。

02 教师跨学科创新团队成果丰硕

以“三师”培养为目标,通过“四轮驱动”,逐步形成了三大“教师跨学科创新团队”,一是52名高水平跨学科专家团队,由30名中职语文国内省内知名语文教育专家、特级教师、22名本市专业大组长、骨干教师组成;二是30名高水平跨学科带头人团队,由15名语文学科带头人和15名专业学科带头人组成;三是300名学科带头人的二级骨干教师团队。4年中,学科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专业视野越来越开阔,跨学科思维越来越清晰,专业素养和跨学科教研能力迅速提升。

03 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成效显著

近4年来,“动态合作课堂”的培育模式已成为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跨学科培育常规教学模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和专业素养都得到了大幅度提升。并因其独创性和实用性,受到省内外同行的肯定与好评。4年中,课题组成员辅导学生在全国省市创新创业、职业素养、文明风采等大赛中获奖达100多人次。

04 “三维评价”彰显实效

课题组持续探索三维评价的策略。一是课程评价,以“三化”为标准制定相关量表,通过网络问卷的形式,面向中职在校生、实习生、毕业生,中职语文教师、专业课教师,企业行业专家等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反馈信息开展课程评价,及时改进编写内容和教学策略;二是教师评价,开展师生语文核心素养比赛项目,教师可参加课例评比、微型课堂大赛、说课比赛、基于情境的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命题比赛等,指导学生参加职业生涯规划大赛、职业素养比赛、创新创业比赛、文明风采大赛等,通过师生比赛检验“三师”目标达成情况;三是学生评价,通过组织绍兴市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大赛,与商贸、旅游、电商、建筑、计算机、学前和烹饪等专业合作,设置创意菜谱设计、“一日游”主题策划、产品广告设计、LOGO说明书制作、计算机专卖营销、语文课本中的建筑设计等创意表达项目。以情境化评价为主要考查指标,全面检测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取得优异成效。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14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一篇:适合的职业教育:价值特征与实现路径

后一篇:“3+4”中本贯通一体化人才培养模式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