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心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新机制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19-02-27    点击量:3549]

摘要

精心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新机制

精心构建新时代高职院校立德树人新机制

原创: 周建松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1周前

一、加强素质教育是高职院校推动立德树人的基础条件

 

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界提出来的一个具有针对性的特定概念,内容丰富,很难翻译成相应意义的外文,中国高教学会前任会长瞿振元同志曾建议将“素质”按照汉语拼音直译为“SuZhi”,相应地,素质教育翻译为“SuZhi Education”。关于素质教育的具体内容,站在不同角度有不同认知。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教育的四大支柱是“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与人共处,学会生存”;也有学者认为,素质教育实际上就是学会正确做人和做事的本领。我国老一辈教育家周远清、顾明远等曾经把素质教育分为身体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或者说是以文化素质为突破口的全面素质教育。笔者认为,从立德树人角度去认识和思考问题,从高等职业教育特点出发,素质教育应该是六个维度的有机合成。具体来说:

1

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努力解决做人高度和政治站位问题

 

从广义上说,思想政治素质又包括思想道德素养、思想政治觉悟,实际上也是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问题。对于当代青年而言,特别重要的是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统领行动,努力把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并从中造就一大批卓越领导者,实现培养德才兼备人才的目标和要求,使一代又一代青年学子做人有高度。

 

2、强化职业素质养成,解决做人深度和人生发展问题

 

职业素质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同时在道德建设的体系中也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职业素质包括了职业理想、职业责任、职业精神、职业道德、职业伦理、职业技能等一系列内容。其中具有崇高的职业理想、牢固的职业责任、坚定的职业精神、明晰的职业伦理、良好的职业道德、娴熟的职业技能,使人们能够做到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会一行、成一行,并在职业岗位发展中敢于创新、善于创新,这是三年高职教育必须做好的基本功,也是学生生存发展之根本。特别需要强调的是,我们必须在职业教育中大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真正把职业素养和职业素质教育发展好。

 

3、加强人文素质教育,妥善解决做人厚度和发展后劲问题

 

从1995年开始兴起的大学素质教育活动,文化素质是切入点也是关键点,这对于高等学校提高教育质量无疑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对于高职院校学生而言,专业知识过窄、人文素质缺失,是用人单位反馈最集中的意见。因此,通过必修、选修等形式,为学生补学经典、强化人文,是非常有必要的,这对于学生的岗位成才和人生发展亦具有决定性作用。对于高职院校而言,由于学制短、专业知识学习和技能训练的任务重,如何解决好人文素质教育的问题,是一个大学问,需要我们解放思想、精准施策。

 

4、重视身体素质锻炼,认真解决做人长度和幸福生活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树立健康第一理念,开齐开足体育课,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增强体质、健全人格、锤炼意志。我们一定要落实习总书记要求,真正把体育和身体素质提升抓牢抓好。

 

5、关注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认真解决做人宽度和发展潜力问题

 

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的众多压力,面对人与人之间相处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矛盾,我们一定要重视学生健康心理的培养,注意用积极心理学引导和培养学生。通过各种条件,打造阳光心态,让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世间的温暖与关爱。我们应该为自己、为家庭、为社会、为国家、为民族振兴贡献聪明才智,为美好而生活得更美好。宽心做人、安心做事,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素质也是思想素质、政治素质,关系到如何看待世界和人生,必须切实重视。

 

6、培养创新创业素质,着力解决做人强度和社会贡献问题

 

创新创业素质广义包括创新、创意、创业、创造等,它是新时代适应大众创新、万众创业的工作要求。笔者认为,当今社会青年学生不仅要通过就业为社会做贡献,而且可以通过自主创业带动就业,为国家和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对此,党和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出台了一系列鼓励、支持大学生创业的政策和措施。作为高职院校,在开展素质教育过程中,可结合地域、行业、专业特点,结合学生个性爱好,激发特长,有计划、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创业素养,并创造条件,扶持一部分创业团队,促进创新创业氛围在学校的广泛形成。

 

我们还必须特别强调,对于高等职业教育和高职院校而言,开展素质教育不仅有必要,而且更迫切。因为,在我国传统教育教学体系中,高职教育的学生并非成功者,重视和加强素质教育,对他们来说具有补偿性,而从高职毕业生毕业后即要马上适应职场发展的要求看,他们对素质教育的渴望也十分强烈。因此,素质教育必须作为立德树人的基础和重点来做。

 

二、重视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实现立德树人

基本路径

专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基点,也是教师和学生群体划分的基本依据,是学校资源配置的根本参照系。强调立德树人,其实也必须落实在以专业为单元的人才培养上,讲素质教育,也必须融于专业人才培养制订和实践中,立德树人最终得以实现,同样必须体现在学生专业成才之中。

1、必须重视专业设置的科学合理性及前瞻性

专业,是高校立德树人的基层单元,因此,专业设置十分重要。为了体现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适应性,专业设置必须从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出发,充分体现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教育链的有机融合和统一,要把握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大趋势,适应产业变革的基本特征,善于从结构和需要的变化中研究专业需求,在此基础上,结合学校条件和人才需求研究专业格局。当然,不同地区、不同使命、不同层次的学校应该会有不同的专业结构,专业与专业之间,专业群构建等也有其相应的规律,不同时代、不同阶段专业布局也有存废和创新。关键是要找准学校服务的定位,找准区域和行业变化的需要,保持相对稳定和一定弹性。

2、必须科学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建设高水平人才培养体系是一项系统工程,包括学科体系、教学体系、教材体系和管理体系。从专业人才培养角度看,课程体系带有基础性,正是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更要发挥好专业建设在立德树人中的作用。注重课程体系建设,既要基于专业所必需的知识和理论,又要注重基于工作过程的生产经营实践,构建适应高等职业教育层次和特点的课程体系,体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知识和行动的协调。对于当前我国教育教学改革而言,课程体系建设适应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和智能制造的要求,以推动人才培养创新至关重要。

3、必须注重以专业带头人为引领的专兼结合的教学团队建设

实现立德树人重要使命,教师队伍是关键,教师的身教言教都十分重要。而在教师队伍中,专业带头人既是专业建设的领军者,又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主要设计者和组织实施者;既是专业核心课程的主要承担者,同时也是专业教学团队的组织运行管理者,居于教师队伍的核心。因此,建设和造就一支理论素质过硬、业务素质突出、善于教书育人和教学管理的复合型专家担当专业带头人,由德才兼备的学术领军人才担当专业带头人,根据教育部党组要求,担任党支部书记和专业负责人“双带头人”制度则更有意义。与此同时,建设一支数量适当、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建设好教师培养培训机制,切实提高教师队伍政治素质、思想素质、道德素质和业务能力至关重要。在抓好专任教师队伍建设的同时,吸引和聘请一批实践能力较强,又具有一定理论水平的行家能手担任兼职教师,有利于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立德树人效果。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实践看,充分发挥校友在兼职教师体系中的作用,其立德树人作用巨大、成效突出。

三、着力构建高职院校立体化、全方位立德树人新生态

立德树人是一项系统工程,素质教育是基础,专业建设是载体,立德树人又是一个包括环境、氛围、文化在内的立体化交互过程,也包括主体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作用。联系高职教育实际,笔者以为,以下几个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

切实加强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党建引领育人的作用

高校党建工作是我国适应成年人学历教育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优化中国共产党结构、改善和提高党员素质的重要途径之一,高职院校既要在青年中重视党的历史和基础知识教育,重视党章、党规的学习,更要注重从优秀青年学生中培养和发展党员。党建工作要注意过程与结果、数量与质量、党建与育人的有机结合:既要注重结果,更要注重过程;既要注重质量,也要注重数量;既要讲究组织建设本身,也要强化党建引领育人。要做到教育绝大多数、培养一大批、发展适量适当,更要通过党建带团建,推动共青团和青年工作,充分彰显党建工作在立德树人中的强大正能量和示范效应。

2、重视实践育人,抓好实践教育各阶段各环节

理论和实践结合,注重实践环节的教学是高职教育的优势和重要特色,而实践性教学则是立德树人最为有效的形式和载体之一。实践证明,整合实践资源,拓展实践平台,依托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科技园、城市社区、农村乡镇、工矿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结合学校对口支援地区,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不断适应社会实际变化,丰富实践内容,创新实践形式,开拓实践阵地,广泛开展社会调查、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志愿者服务、科技发明、勤工俭学,深入开展暑期“三下乡”活动、志愿服务西部等,有利于青年学生了解社会、培养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促进立德树人效果的更好实现。这里更需特别指出的,丰富实践育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劳动观念;弘扬劳动精神,有利于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放大立德树人的成效。

3、加强文化建设,推动文化育人见更大成效

高等学校既是一个教育机构,也是一个文化机构,以文化人、以文育人是高等学校的重要功能,文化建设和文化育人具有深刻和持久的作用。高职院校由于普遍经历了升格办学,经历了校区迁建,不少学校从无到有,不少学校经历了合并办学,作为类型和层次相结合的一种教育,其发展的时间也不是很长,普遍存在着重技能轻人文,重外延轻内涵等状况,文化建设更是薄弱。在高等职业教育发展进入内涵建设新阶段,我们必须充分认识文化建设的重要性,认清文化育人的特有功效,既要重视学校程序性文化、物质性文化、价值性文化的建设和培育,也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育人、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育人。同时,要充分发挥校友文化在育人体系中的特殊功效,以文化建设的新成绩,推动文化育人落地生根,广泛见效,形成持久的影响,焕发无限的魅力。

4、构建互动机制,充分发挥学校与家庭社会在育人上的合力

在我国,接受高等教育的主体大都已超过18周岁,从理论上说,已经成人,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经基本形成。但在事实上,随着专业学习的深入,就业、创业、升学及做人做事一系列问题和挑战逐渐凸显。我们发现,这其中家庭与社会对大学生的影响巨大。家庭乃社会(下转第65页)(上接第29页)细胞,家长和家庭的影响不可忽视。因此,建立起班主任、辅导员与家庭沟通交流和联络反馈机制不仅重要,而且必须普遍提倡和广泛重视,只有当学校培养教育与家庭的干预影响形成正面合力,立德树人才会取得事半功倍的作用。与此同时,我们也必须看到,高职教育的一项重要使命是促进学生从普通中学生向和谐职业人的转变,因此,了解社会、适应社会的能力以及被社会接纳和欢迎的能力也是我们培养的重点。因此,不仅要关注学生如何去适应社会,也要关注社会环境、社会思潮及意识形态对学生的影响,注意让学生吸收好的、正能量的东西,防止不良风气的侵蚀和影响,让学生能真正成为充满正能量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与改革开放,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现代化建设,与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同心同德、同向同行。

 

本文摘自《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年第1期,如有转载请注明出处。

 


前一篇:思考 | 中职发展:巩固地位是前提加快转型是关键

后一篇:解读中职特级教师专业领导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