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 | 高职教学回归内涵:跟上产业发展是“王道”

[来源:中国青年报    发布时间:2018-10-24    点击量:1786]

摘要

关注 | 高职教学回归内涵:跟上产业发展是“王道”

关注 | 高职教学回归内涵:跟上产业发展是“王道”

中青报·中青在线 中国职业教育 1周前

中国职业教育

ID:chinazyjy

关注

导读

 

记者就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试图找到高职教育回归的难点。调查结果显示,1509位受访教师中,62.62%的人认为高职教育的根本难点在于“职业教育跟不上产业发展”;48.58%认为实训条件不够;43.47%认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弱。

 

在本科呼吁“教育回归”的氛围下,职业教育人也在探讨高职教育回归的内涵。

 

近期,记者就高职院校教学现状展开调查,试图找到高职教育回归的难点。调查结果显示,1509位受访教师中,62.62%的人认为高职教育的根本难点在于“职业教育跟不上产业发展”;48.58%认为实训条件不够;43.47%认为教师的实践能力弱。

 

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宏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让职业教育跟上产业发展,应该作为高职教学回归的内涵。教学质量的提高,应与适应社会、产业和学生的发展息息相关。

 

“当下中国产业转型升级、技术迭代速度加快,高职院校师资的专业知识、教学条件尤其是实践教学条件跟不上产业的发展是不争的事实。”张宏彬告诉记者。

 

他举例说,比如建筑工程技术专业,产业已采用BIM技术并快速向装配式建筑发展,但是现在的课堂上还是讲授传统的砌筑工程技术;再如新建的汽车制造企业生产线上很多岗位大量使用机器人,但是现在的课堂上还是讲传统的汽车生产工艺和技术。

 

“这些现象造成的后果是培养出来的学生不能满足企业的需求,企业录用新员工还需有3个月到半年不等的培训才能上岗,同时学生初入职时感到自己所学知识过时也会引发对学校的不满意。” 张宏彬对于教学滞后于产业非常痛心。

 

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孟长生教授认为,当前高职教学质量还不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学生发展的需要,高职教育本身发展不平衡、不充分。“这与当前高职专业与市场的对接、课程功能的完善、培养模式的建构、教师队伍的锻造、管理机制的适应有关。需要通过深化高职教育改革加以解决。”孟长生说。

 

在孟长生看来,高职教育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是我国高职教育的一个痛点,“这与我国高职教育起步较晚、与普通教育过于亲密有关”。

 

近年来,从国家层面到一线教师,产教融合的呼吁声越来越大。

 

2017年10月,党的十九大报告作出了“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新部署;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发了《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产教融合,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是当前推进人力资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迫切要求,对新形势下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扩大就业创业、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具有重要意义。

 

张宏彬认同20年前对我国高职教育发展影响颇深的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提出的理念:“用明天的技术,培养今天的人才,为未来服务”。

 

孟长生则讲到,高职教育应该是直接满足社会各方面人才需求的教育,“理想的高职教育是社会全面发展进步的前锋,它善于因社会需要而产生,也善于因社会发展而发展,真正与社会发展进步共舞”。

 

这两位教授的想法不缺乏支持者。调查报告显示,71.04%的受访教师认为高职教学的组织方式应该是“教学工厂”模式开展“理实一体化”教学;49.17%认为高职院校教师最应该具备的素质是企业实践经验。

 

目前,一些高职院校已经通过升级专业、校企合作等方式,进行产教融合的探索。湖南汽车工程职业学院副院长黎修良介绍,该学院近年已撤销了8个与汽车产业无关的专业,增设10个紧密对接汽车产业的新专业。学校与特斯拉、宝马、北汽、比亚迪等知名汽车企业深度合作,建成多个汽车人才培养培训基地、生产性实训基地教学工场,还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教学标准、技能考核标准、企业员工培训标准等。

 

此外,学校也在尝试通过信息技术促进产教融合。黎修良举例说,为了适应产业需求,一些高职院校与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通过建设在线智能教室、智能实验室、虚拟工厂等智能学习空间,提升学生信息素养、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培养适应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创新驱动要求的技术技能人才。

 

然而,促进产教融合是一项大工程,需要全面深化职业教育改革,改革的过程临着诸多挑战。孟长生表示,首先要有人为高职教育埋单,如专业设置、教师培养、课程建设、持续跟进的投入要有经费制度保障。

 

张宏彬则建议,就国家层面而言,要设立教育型企业,因为在校内建设生产性实训基地成本太高;在地方政府层面而言,要加快建设区域公共实训基地,实现专业实践教学设施的共建共享,提高利用率。

 

“学校管理者必须具有与社会劳动力市场对接用人、培养人的意识和能力。职业院校办学是一个职业性办学、地区性发展、个性化服务的教育,难以照搬照抄某些成功的典型。” 因此孟长生认为:“职业教育虽不追求学术性,但创新、创造是必须的,职业教育创新创造永远在路上”。

 

(注:苏州工业园区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王应海、扬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务处处长张宏彬、内蒙古兴安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孟长生对问卷设计亦有贡献)

 

作者 | 魏其濛 张 茜

来源 | 中国青年报

 

热点链接

 

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做好职业院校安全教育与实习安全管理调研相关工作的通知

教育部职成司关于公布2018年度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备选库的通知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

鲁昕:“一带一路”建设须发挥职业教育作用

“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计划”第三批项目学校验收结果公示

通知 | 关于召开中国职业技术教育学会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分会2018年度年会的通知

教育部关于实施卓越教师培养计划2.0的意见

公示 | 第四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全国总决赛结果

点击下方“阅读原文”查看更多

↓↓↓

文章转载自公众号

青鲁班 青鲁班 

阅读原文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前一篇:观点 |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借鉴:校企合作 工学结合

后一篇:研究 | 怎样才能成长为中职名师——影响要素与规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