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框架初步形成 改革任务仍需压紧、落实

[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发布时间:2017-10-25    点击量:1644]

摘要

现代学徒制框架初步形成 改革任务仍需压紧、落实

现代学徒制框架初步形成 改革任务仍需压紧、落实

原创 2017-10-24 高志研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现代学徒制框架初步形成

改革任务仍需压紧、落实

——第一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年度检查情况综述

高志研

2017年8月,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公布第二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和第一批试点年度检查结果的通知》(教职成厅〔2017〕35号)通报了第一批试点单位2016年度执行情况。通报显示,各地和试点单位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要求,构建校企协同育人长效机制、落实学员学徒双重身份,首批现代学徒制试点取得阶段成效。

 

一、落实顶层设计,推动改革向纵深发展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任务,更是改革的重要方法。” 试点能否迈开步子、趟出路子,直接关系改革成效。对于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教育部层面已经完成了路径设计并且大力推动;省级层面进一步强化了统筹协调和支持政策;试点单位则是将改革任务同服务国家战略有力结合、落实给力。

 

(一)整体设计,大力推动

试点工作中,教育部注重顶层设计、坚持系统谋划、强化试点指导、加强督察检查、鼓励基层首创。一是按照“试点、小结、完善、深入”的步骤有序推进,开展了第一批试点单位年度检查,指导试点单位根据最新要求补缺纠偏。中止了2家工作不力单位的试点资格;其余161家试点共投入资金6.45亿元,涉及专业648个、学生33 456人。二是支持地市、企业、院校、行业分别牵头不同类型的试点,发挥各自优势,鼓励试点单位在政策、体制、保障、制度、模式、机制、标准等多个方面率先突破。三是发挥专家作用,印发《关于成立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设立专家库(2017-2020年)的通知》(教职成司函〔2017〕71号),成立专家组织,推进和推广现代学徒制,开展现代学徒制有关的咨询、指导、培训、评估、检查。

(二)省级统筹,协调发力

各地积极作为,层层传导压力,级级落实任务,将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作为地方抓实职业教育的重要举措。地方教育行政部门主动协调财政、经信等部门设立专项资金,搭建沟通交流平台,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试点。例如:上海市印发《教育改革和发展“十三五”规划》,明确“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推进校企一体化育人”;山东省教育厅联合财政厅、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印发《山东省职业院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省级财政安排专项资金1 000万元/年,按5 000元/人标准补助接收学徒且考核达标的合作企业(其中3 000元用于奖励带学徒师傅,2 000元用于补偿企业水电、耗材);安徽省创建“现代学徒制试点联盟”,为42所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搭建跨区域比较研究平台。

(三)结合专业,精准落地

试点单位结合专业特色,将试点任务与服务国家战略相结合,促进民族技艺传承创新,推动区域产业升级转型,助力“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例如:试点单位西藏日喀则市职业技术学校在藏医医疗与藏药、民族传统绘画(即唐卡)专业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保护、传承、创新和发展民族传统工艺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培养民族技艺人才;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紧密围绕国家“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创新“双轨互通、三段递进”人才培养模式,全面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天津海鸥表业集团有限公司与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打造精密机械技术专业(钟表方向)高端制表匠,助力我国民族钟表品牌进军国际高端市场。

二、抓住关键环节,重点领域开始形成突破

试点单位抓难点、指关键,补短板、强弱项,不断创新和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同步推进体制和机制改革,模式和要素融合,标准和制度建设,全力打造现代学徒制“中国样板”。

 

(一)探索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试点单位积极探索学徒制人才培养机制,充分发挥学校和企业各自天然优势,统筹利用校企双方教学资源,建立成本分担机制,初步形成了企业与院校分工协作、联合培养的协同育人机制。

1.统筹校企教学资源

校企双方充分发挥各自的场所、设备、人员优势,推动建立了一批校企生产性实习实训共同体,在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同步助推企业发展。例如:海澜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与江苏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共建共用实习实训场所,学院以“校中厂”企业项目事业部形式,承接海澜之家部分外包服务,仅2015年“双十一”期间,校内实训基地协同企业本部电商运营销售额就达到1.55亿元。

2.建立成本分担机制

合作企业主动出资分担育人成本,提供学徒津贴,发挥了重要办学主体作用。例如:试点单位湖南石油化工职业技术学院,按照1万元/人的标准设立专项资金95万元,用于支持试点专业开展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课程开发、制度建设、实习保险购买、教学课时费支付等;合作企业则在提供带徒师傅、生产实习设备和场地的同时,投入近190万元,制定分段标准支付学徒津贴、生活补贴。

3.创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二级学院

一批试点合作企业深度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创新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在试点院校创建了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二级学院。例如:中天集团与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联合成立的广建中天学院,通过校企共同招生、共同培养、共同管理,专门为中天集团培养建筑工程类技术技能人才;众泰汽车集团与金华职业技术学院共同成立众泰汽车学院,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推行“双高管、双专业主任、双课程组长、双班主任”的管理模式。

 

(二)推进招生招工一体化

多数参与试点的企业和职业院校通过共同制订实施招生录取方案和企业用工方案、签订两份合同(或三方协议),确定培养岗位和学徒权益,有效保障了学徒学员的双重身份。

1.制订和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方案

试点院校与合作企业共同制订招生招工一体化方案,实际探索了在企业员工中招生、从在校生中招工、同时招生招工等多种实现形式。例如:石家庄邮电职业技术学院联合北京邮政和山东邮政,面向当地普通高考生源,于普通高考招生录取前组织面试,对通过面试且高考成绩达标的考生,在北京、山东教育考试院监督下完成录取;长沙市制定《关于建立预备员工制度深化校企合作的意见》,校企共同制定《校企合作联合招生方案》,学生考试合格后参加企业为主的招生面试,面试合格、愿意毕业后进入相应企业就业的学生,由学校、企业、学生、家长共同签订《现代学徒制学生培养协议》。

2.签订两份合同(或三方协议)

规范招生录取程序,签好学生与企业、学校与企业两份合同(或学徒、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协议),明确企业员工和学校学生的双重身份、明确各方权益和学徒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等,成为相当一批试点单位的通行做法。例如:长沙航空职业技术学院与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五七0二工厂、学生签订三方协议,确定了“八期分段式”工学交替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企业为学徒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明确经过考核的学员享受企业员工同等待遇,并约定了企业、学徒违约的责任;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学生签订的“工业机器人技术”专业学徒制培养三方协议,明确了“工业4.0机器人设备的安装调试、程序输入以及工业机器人的维护保养”等具体学徒培养岗位。

(三)完善人才培养制度和标准

人才培养方案和标准建设是实施现代学徒制育人的关键,试点单位按照“专业设置与产业需求对接、专业课程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的要求,打造“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的人才培养模式,并建立了融入国家职业资格标准的专业教学标准。

1.重构人才培养方案

试点单位按照“合作共赢、职责共担”的原则,校企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推进学校教育与岗位培养相结合,实行工学交替的学习模式。例如:天津现代职业技术学院与海鸥集团一道,组织海鸥工程师等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研究确定专业定位、人才培养规格和核心学习内容,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工作系统化原则,融合职业资格标准、海鸥集团员工培训与等级认定等内容,研制并实施《校企一体化人才培养方案》。

2.重构专业课程体系

校企共同开发基于专业教学标准和典型工作过程的专业课程体系。例如:广东机电职业技术学院与捷豹路虎公司按照企业用人要求与岗位资格标准设置课程,建成“公共课程+专业基础课程+职业教育分级课程+捷豹路虎认证课程+企业工作项目”的课程体系;辽宁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家具设计与制造专业,根据家具生产、设计、销售、售后服务等岗位所需的能力、知识、素质,结合职业标准、行业标准、岗位规范,构建覆盖基础能力、单项职业技能、综合职业能力及专业拓展学习的专业课程体系。

3.重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

一批试点单位对接岗位专项技能设置专项课程,开发基于工作内容和岗位要求的专业教学内容和教学标准。例如:试点单位长春职业技术学院基于长春轨道交通集团车辆检修工、列车驾驶员的岗位工作流程设置学校课程和企业课程,按照岗位通用知识技能设置通用课程;江西省医药学校根据岗位需求,联合企业共同编写《GMP实务》《医药商品学》等核心课程的教学标准,共同开发《固体制剂技术》《液体制剂技术》等项目化教学课程。

(四)建立校企互聘共用的师资队伍

试点单位积极完善双导师制度,建立健全双导师的选拨、培养、考核、激励制度,明确双导师的职责和待遇,开展校企双向锻炼,联合开展技术研发和服务。

1.完善双导师制度

一些试点单位创建校企双导师互聘共用机制。例如:试点单位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与昆山开发区7家企业联合组建以现代学徒制培养为主的“昆山学院”,明确了学校导师的“校内课程教学、理论教学及学业管理、与企业师傅沟通”职责,企业导师“学徒期间的实践教学和日常管理、带徒培训、学徒评价”职责;制定了师傅的选聘、管理与激励办法;明确企业师傅400元/月的带徒津贴;昆山开发区还将优秀教师纳入人社局高技能人才培训讲师库,并给予补贴。

2.联合技术研发和社会服务

试点单位与合作单位建立灵活的人才流动机制,支持企业导师参与带徒培养的同时,鼓励学校教师参与企业技术研发、联合开展课题攻关。例如: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开展教师和企业师傅角色互换,支持专业教师到企业的工程技术、项目管理岗位工作,在企业施工、监理、造价等岗位锻炼;参与企业的技术革新和施工难题攻关;参与企业纵横向科研项目申报与研究。

(五)构建体现现代学徒制特点的管理制度

试点单位根据现代学徒制培养特点,探索满足现代学徒培养要求的教学运行制度、质量监控制度、权益保障制度等。

1.探索教学运行制度

一批试点单位规范现代学徒制运行过程,提高运行效率。例如:宁波职业技术学院构建了学校、专业两级管理制度,学校层面出台了《现代学徒制试点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日常教学管理和学徒管理暂行办法》;试点专业工业设计构建了园区、特色企业、专业三合一的运行管理机制,制定了《服务外包学院学徒制专业学生实习管理办法》。

2.完善质量监控制度

部分试点单位创新了考核评价和督查制度。例如:广东邮电职业技术学院基于岗位技能标准,从反应、学习、行为、绩效四个层次,将学生自我评价、教师评价、师傅评价、企业评价相结合,兼顾技能和业绩考核,构建由学生、企业、学校和行业多方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

三、补短板强弱项,改革试点任务还需压实

“改革之道,贵在落实”。试点以来,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推进有序,但少数单位、局部方面试点任务还有待全面落实,部分单位还需提高认识,个别单位试点任务还需扎实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尚需系统概括、提升凝练。

 

(一)少数试点单位现代学徒制认识有待提高

一是自主意识不强。部分试点研究了国外的现代学徒制实施情况,但对国外学徒制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深层内涵关系梳理不够系统,对推进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必须具备的特征了解不清,未能扎根中国大地,充分考虑中国的国情、法律、制度。二是现代学徒制本质把握不准。“现代学徒制不是筐,不是所有的校企合作都可以往里边装”;现代学徒制也不是“订单”培养。试点以来,个别单位没有深刻领悟现代学徒制“校企协同育人机制、学员学徒双重身份”的重要性,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工学交替、岗位成才”特征不够明显。有些学校仅是按照企业的用人标准和要求,独自实施教学活动,企业没有深度参与人才培养,企业的育人主体作用没有体现。三是学生和企业、学校和企业的两份合同或学徒、学校和企业之间的三方协议落实不够扎实,部分试点仅是签订了“订单班”协议或校企战略合作协议,学徒学员双重身份得不到保证,学徒培养的具体岗位、教学内容、权益保障不确定。

(二)部分试点单位的既定任务有待全面落实

第一批试点年度检查结果显示,部分试点存在重申报轻实践的问题,个别试点仅将遴选确定为教育部试点作为一个项目来推动,试点自身缺乏实践动力,试点任务推进不够扎实。一是部分试点单位未按照教育部审定的任务书开展工作,未经核准自行变更试点专业、更换合作单位、调整试点人数。二是部分试点预估的资金投入不到位,有70家试点单位实际投入资金低于预估投入资金的一半,2家单位试点至今未投入资金。三是个别试点单位的任务完成质量不高,校企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学员学徒双重身份没保障。四是部分试点(合作)企业的主体地位有待突出,部分试点单位的合作企业仅是被动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招生招工一体化方案制订,实际投入和育人主体地位发挥不明显。

(三)现代学徒制理论成果有待提升凝练

一年多来,试点单位在现代学徒制实践方面初步探索形成了一些经验,但实践成果、理论成果、制度成果的总结概括不够。一是成功实践基础上形成的理论成果还有待进一步提炼,实践成果的系统化和逻辑化关系还有待深入梳理研究;二是正确的理论指导新的实践水平亟待提升;三是实践中已见成效的政策措施上升为地方制度还有待落实。

 

四、保证试点成效,构建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

“窥一斑而见全豹,观滴水可知沧海”。试点的目的是希望以小的代价实现创新克难,实现以点带面。试点单位要以敢为人先的担当,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干劲,抓重点、求突破,抓实践、促发展,确保改革设定的方向不偏离、试点确定的任务不落空。

(一)加强指导,落实督察

教育部应加强对试点过程指导,加强培训,落实督导,确保成效。一是强化指导,发挥全国现代学徒制工作专家指导委员会的咨询、指导、培训、检查作用,指导试点单位把握方向、规范标准、勇于实践、打造特色、提升质量。二是落实督查,保证年度检查实效,及时补缺纠偏。三是扩大宣传,对证明行之有效的经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完善规范、树旗定向、扩大宣传,引领战线发展。

(二)把握根本,力求突破

试点是改革的重要方式,更是改革的先遣队。试点单位应对照任务书,严格把握现代学徒制的核心要点,确保承诺的政策、资金、人员到位,按期保质推进试点工作;参与试点的地市、企业、行业及职业院校应发挥各自优势,聚焦主业、明确方向,聚焦重心、汇集力量,分别在政策、保障、标准、管理、激励等重点方面实现改革、形成突破、取得成效。

(三)锐意协同,突出企业

实施好现代学徒制的关键在企业。要进一步落实企业的“重要办学主体地位”,以政策、制度、机制打消企业的投入顾虑,加快企业雷锋式的帮助学校培养人向联合学校为自己培养人的认识转变,强化企业在现代学徒制中“方案设计者”“教学实施者”“成果受益者”的认同感和获得感。切实发挥企业在招生招工一体化方案、人才培养方案及标准制定、双导师、培养岗位和设备等方面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四)及时总结,理实并进

地市、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等各类试点单位要大胆探索、勇于实践,同步推进现代学徒制理论发展,加快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一是梳理研究国外成功职业教育的根本遵循,以这种基本遵循结合中国实际完善、定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二是系统梳理凝炼试点成功经验,及时将其提升为制度、升华为理论,充实中国特色的现代学徒制理论研究。

现代学徒制是在目前我国校企合作保障制度尚未健全条件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一项重要制度设计,旨在以深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质性密切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为突破口,将职业教育制度与企业用工制度相贯通,更好支撑国家经济社会升级发展。目前,试点工作已经进入攻坚克难的重要时期,改革更加艰巨,任务更加繁重,地方和试点单位要把任务抓在手上、责任扛在肩上,巩固改革成果、挖掘改革潜力、放大改革红利,保证试点工作扎实推进,推动中国特色现代学徒制培养制度早日定型。

本文来源《中国职业技术教育》杂志2017年31期,敬请关注,转载请注明出处。

微信扫一扫
关注该公众号


前一篇:专家 | 马树超:把握机遇全面提高职教质量

后一篇:观点 | 让职业教育的预期变得更有“观感”